“王漫妮分手” “余文乐祝王漫妮分手快乐”“梁正贤空间管理大师”“林有有哭戏”“被林有有气死” “顾佳偷看许幻山手机”“唯一的好男人是许子言” ......童瑶、江疏影、毛晓彤领衔主演的都市剧《三十而已》在今天继续霸屏热搜。
《三十而已》这部剧以三位30岁女性视角展开,讲述了都市女性在30岁这一重要年龄节点时,遭遇多重压力的故事。同步上线的还有女性青春群像作品《二十不惑》,以四名即将大学毕业步入社会的女性视角展开,讲述了青春烦恼和成长困惑;两部作品对女性职场、恋爱、婚姻等方面的“真实呈现”,戳中了屏幕前的女性观众,让她们找到了表达的出口,在剧集之外掀起了“讨论热潮”。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随着她经济的崛起,“她题材”电视剧这些年呈一股燎原之势。我们发现,从《我的前半生》开始,女性题材作品开始撕开了现实主义的口子,不再是只谈恋爱、甜味满溢的言情作品,更聚焦于女性的“痛点”问题。
而后《欢乐颂》《都挺好》《北京女子图鉴》《上海女子图鉴》等展现女性生存现状的作品纷纷出圈,如今再到《三十而已》持续霸屏,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在“她经济”时代,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女性故事”?爆款女性作品有何方法?在撕开现实痛点的基础上,又是否陷入“咪蒙化”的范式,贴上贩卖焦虑的标签?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人物形象塑造:
女性群像主导,男性功能性陪衬
一个艺术作品,最终让我们感动和记忆深刻的无非是故事和人物,一个立得住的人物,是作品成功的关键。这几年国产剧呈现出来的女性角色,满是刻板单一的脸谱化想象——20多岁的女性角色充满了傻白甜的人设;30岁以上的女性角色,要么是高高在上的女强人,要么是狗血浮夸的伪独立女性,最后用“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草草了事。从现实题材的女性作品来看,群像之下女性形象更加丰满,而男性形象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1、女性形象:群像之下,总有一个打动你
《三十而已》塑造了三个非常典型的角色:努力奋斗的未婚“社畜”王漫妮、家庭事业兼顾的全职妈妈顾佳、相亲结婚没有自我的普通女孩钟晓芹,在每个人设之下,都有各自面临的问题和抉择,这成为了话题的引爆点。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相比较单一的人物故事,女性群像在话题覆盖度,丰富故事性方面展现出其优势来。早在2003年,讲述四个单身女性恋爱观、婚姻观、家庭观、人生观的漫改剧《粉红女郎》横空出世,四个女孩因为机缘巧合住在了一起,上演了一幕幕有关友情、爱情和事业的生活剧,成为了经典。
近年来观众们印象最深的女性群像剧莫过于《欢乐颂》,精英安迪、富二代曲筱绡、普通女孩邱莹莹、原生家庭不幸的樊胜美和乖乖女关雎尔组成的“五美”曾风靡一时。而后《青春斗》《谁说我结不了婚》等女性群像作品播出,成为了群像剧探索中重要的作品。今年更是多家剧集公司,视频平台同时出击,扎堆在2020年推出了近20部剧集片单,试图用更高要求的女性群像剧,打造更精品内容,真正实现女性市场的崛起。
从《粉红女郎》到《欢乐颂》,再到《三十而已》《二十不惑》,国产影视剧中的女性群像剧正当红,那么为何女性群像成为讲述女性故事的重要方式呢?什么样的群像作品更能打动人心呢?我们认为这主要有两点。
一方面,精准覆盖,总有一个是你。 群像戏的一大优势在于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容,设置多个性格迥异,出身不同、境遇差异巨大的人物,为他们量身定制独属于她们的故事,最大程度覆盖女性群体所属阶段,总有一个角色让你看到自己的影子,从而引起共鸣。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图表来源:云合数据
《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共通点在于都是建立特殊人设,让人物在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中遇到一些特殊事件,精准圈定二十和三十左右女性观众人群,从云合数据可以看到,《三十而已》受众中20-29岁占到了61.29%。
所以作为一个20-30岁的女性,在《三十而已》中,你或许在童瑶饰演的双商在线的全职太太顾佳身上,看到一个现代“家庭主妇”的修养;在江疏影饰演的王漫妮身上看到作为一个大城市谋生存的心酸和犹疑;在毛晓彤饰演的钟晓芹身上看到婚姻并不如想象中完美。总之,在她们身上总会有一个点,像子弹一样打动你,这就是女性群像的魅力所在。
另一方面,更加聚焦,增加作品的丰富性。 当下剧集市场,虽然短剧已成趋势,然而短剧的类型化特征明显,主要还聚焦在悬疑探案类型。女性向故事更需要细节的铺垫和积累,从而达到共鸣的效果。群像人物的塑造,增加了女性向作品的丰富性和可塑性,就拿《欢乐颂》来说,“五美”的生活不断发生变化,她们的故事可以一直上演。如今《欢乐颂》已经推出了三季,因此相对来说,群像作品更具有后续开发的可能性和潜力。
2、男性形象塑造:打破范式,陪衬为主
在大多数国产剧中,男性形象较为单一, 且特征统一为即贵公子形象。女性形象看上去多样复杂, 实则单一, 而且女性的一生富贵大多都需要依托男性权利,尤其在众多的大女主戏中,比如《知否》中的男性与女性角色关系。
然而在现代都市女性题材中,我们发现男性退居次位,以陪衬女性为主,并且不乏“负面形象”,承担了“制造冲突”的功能,如《都挺好》中男性形象:苏大强、苏明哲、苏明成分别占据着男人的三大缺点:自私、爱面子、暴力倾向, 这让他们直接脱离“贵公子形象”, 打破了固定模式,也让苏明玉的形象更加立体,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某种意义上说,《三十而已》持续保持高热度,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三位各自渣出特色的男主角,剧集越是热播,网友越是在线生气,甚至到了没看剧也被姐夫团气得脑壳疼的程度。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陈养鱼”“许放炮”“梁海王”《三十而已》为观众找到了琳琅满目的渣男类型,在线下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声讨”和“解构”,为剧集火爆再添一把火。
需要注意的是,男性负面角色塑造过程中,掌握分寸感同样重要,单靠手撕渣男出圈,容易陷入想当然的自嗨之中。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现实关照:
她时代,女性的“怕与爱”
《三十而已》剧集一播即火,这不仅是三位鲜明的女性群像角色的塑造,更在于其抛出了诸多残酷现实又让人难以抉择的问题。家庭与事业如何兼得?孩子的教育是否一定要“争上游”?婚姻与爱情如何共处?是轰轰烈烈寻找自我还是波澜不惊安度余生?
此外,原生家庭问题,几乎贯穿剧中每一个人物线。顾佳少年丧母,与父亲常年面对尴尬的生活问题;“沪漂”王漫妮需要应付老家父母沉重的关爱;钟晓芹的人生被父母宠腻到缺少独立......几乎涵盖了国内原生家庭的所有现象,不断引起观众共鸣。
这些社会议题,每一个拿出来都可以制造咪蒙式十万+,无疑也会戳中女性的痛点。除此之外,该剧中奢侈品鄙视链、鉴茶高手等衍生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助力作品出圈。由此可见,女性生存现状,社会话题正在成为影视作品的潜在“爆点”。
纵观这几年的现实主义影视作品,我们总结当下“女性故事”中矛盾点,主要聚焦以下女性议题的两难选择。
继续精致穷or逃离北上广
与原生家庭的对抗or 和解
年龄焦虑 or找到自我
选择家庭 or 选择事业
在这些议题之下,催生了探讨原生家庭问题的《都挺好》,女性30+年龄焦虑下如何对待恋爱与婚姻的《谁说我结不了婚》,以及在北上广大城市奋斗的年轻人,选择精致穷还是逃离的《北京女子图鉴》和《上海女子图鉴》系列等,每部作品都试图在女性面临的二难选择下,展现“她时代”下女性的“怕与爱”,为她们带去精神的抚慰和引领。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故事节奏:
爽点前置,给观众划重点
一部作品的节奏就像是一首歌曲的旋律一样,有轻重缓急,高昂低沉。符合人们观看的习惯的故事节奏,也是作品成功的关键。
《三十而已》播出过半,从一开始就吸引了观众的注意,不得不说是其节奏和谋篇布局的成功。当下,短视频时代,人们更习惯看短内容、爽点前置,也没有太多耐心等待人物的慢慢成长,因此,视觉冲击、密集的冲突点成为吸引观众的利器。
在故事呈现方面,《三十而已》最开始以顾佳的故事线为先,展现了一个“完美主妇”的日常,御夫育儿打点公司,品画烘焙样样精通,为了丈夫和儿子还能放得下身段,又守得住原则。带出来“太太圈”的阶级故事,以及众多“名场面”,成为最先火出圈的人,不得不说把她放在开场是正确的选择。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此外,剧中 “名场面”和“金句” 就像给观众划重点, 虽然很多都取决于与个人感受,但随着桥段、剧情讨论声量和范围的不断延展,也成为了成就角色、作品的关键所在,甚至能够成为剧集出圈的传播利器。
1、名场面:话题引爆点
在《三十而已》中,名场面比比皆是,成为了抖音、快手传播的主要素材,如顾佳就贡献了光脚讨好王太太、手撕家长会会长、辞退第三者、用名牌包打入太太圈等名场面。感兴趣请点击:https://u.j-cc.cn/m4CYqJ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从《三十而已》今日头条的短视频内容可以看出,也主要在传播作品中的名场面,且能够迅速实现话题引爆。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图表来源:云合数据
名场面的产生,很多时候是源于影视作品高潮情节的设定,以及社会话题的加入,引导观众参与其中,自发进行再创造和传播,可以说名场面就像作品投下的深水炸弹,在观众群众引起反响,这对于未来作品建构也值得去探索。
2、金句:总结性划重点
相对名场面,金句就像给观众划重点,提醒观众作品想要表达的宗旨,这基于作品的价值观输出,仰赖于角色的塑造。
“生孩子是件特别糟糕的事,当了妈以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憋屈,憋屈在一个叫妈的头衔里”
“长大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把好听的话都说给外人听,那些伤人难听的或者沉默不语的都是说给最亲近的人”
“一台饮水机一百块,我拥有的只是个饮水泵。让人负不起的不是这些东西的价格,负担不起的是带着它们一起搬家。”
“我要是想嫁的话,我分分钟钟都能嫁,但我又不是柜子里的商品,明码标价,任人挑选 。”
这些经典台词,在为角色形象服务的同时,无不通过角色的嘴,说出观众最想说的话,也成为现实题材女性作品价值输出的重要方式。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反思:
过犹不及,创新在于“反套路”
描摹情感纠葛、婚恋际遇的故事,探讨感情观、价值观的主题。都市“女性剧”跟生活剧相比少了一层贴地飞行的粘稠,跟行业剧相比又多了一些向下对接的断点,聚焦女性生存现状,天然具备引发共情,掀起话题讨论的优势,可以预见在未来仍然会是影视创作的热门类型。
我们从人物形象塑造、作品主题呈现以及故事节奏等多个方面,对《三十而已》这部出圈女性作品进行了剖析,其中深挖女性痛点、引起共鸣成为其出圈的重要推力。女性面临的两难选择和话题不断更迭,或许从现实层面出发,聚焦不同年龄层的女性故事创作会是未来的一打方向。
然而也需要注意的是,在“她题材”的创作过程中,展现焦虑和贩卖焦虑之间往往只是一线之隔,拿捏分寸最考验创作团队的功底,过犹则不及,通过一味展现痛点换取“点击量”的做法并不可取。
简单在剧情中给出解决方案,也是一种创作的想当然,倒不如留白更为妥帖。在当今这个越来越多元的时代,真正好的女性故事,不是给出什么标准答案,而是应当直视困境、正视不足,在共鸣和反思中实现女性精神对现实的观照。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张智华曾表示:“电视剧的情节的发展不单单是向观众展现一段完整的故事, 更重要的是向大众传递该剧想要表达的价值取向。电视剧的价值取向是大众通过媒介可以感知的, 一部好的电视剧能直接潜移默化影响大众的价值观。”
因此,影视作品中通过“女性故事”,不该止于制造“爽点”,挖掘“痛点”,也需要有自己的价值立场和核心表达。